• 18101356596

微信扫码

各院校资料

联系我们

  • 01057279732
  • 传真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海泰大厦

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清华美院考研参考书中国美术史笔记——明代美术
发布时间 : 2019-12-15

1.jpg

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绘画方面,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派,董其昌、赵左等人的松江派华亭派、苏松派,蓝瑛则另称为武林派等等,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相互有所区别,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应该说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一、明前期绘画 
明代前期的绘画从洪武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并立的局面。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和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三派之中,宫廷绘画和"浙派"的绘画在这一时期占主要的地位,影响较大。画家王履因为即善于写生又能师法传统,成为明代前期独树一帜的重要画家。
(一)宫廷绘画
边景昭(略) 
王履 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元末明初的医学家,兼工诗文书画,长于写生,作画不拘成法,主张从真山真水中吸取素材。现在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华山图》册是其唯一传世杰作。该册共四十幅,是他洪武十六年(1383年)游历华山时的写生作品。每幅写华山胜景一处,构图新奇,笔法多变,多用小斧劈皴,风格奇特。该册每幅上有题诗,共有百余首,并有序跋。他在序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理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一句已成为传统绘画理论的名句之一。(二)浙派画家及其作品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钱塘(今杭州)人。初为银工,后习画,早年负盛名。宣德中曾被举荐入宫,为谢环等人所忌,以画《秋江独钓图》不称旨被黜,后回杭州买画为生。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皆长,面貌多变。其主要画法来自院体,山水画取法郭熙及李、刘、马、夏诸家,兼取元人水墨传统。人物画多以道释、历史故事、隐士渔樵等为题材,衣纹用线多铁线描及兰叶描,有时也用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早年花卉画以工整为主,中晚年笔墨趋于豪放,用笔由方改圆。由于他是浙江人,在当时部分画家中影响很大,被称为"浙派"之首。戴进的传世作品较多,面貌不一。

二、明中期绘画 
明代成化、弘治到嘉靖前后的时期,是院体一派和吴门派画风并存的时代,同时也是两派兴衰交替的时代。以林良、吕纪为代表的宫廷花鸟画包含了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的不同风格。王谔则以山水画被称为当代马远。在民间,受到戴进影响的浙派画家江夏人吴伟,师承马、夏,而风格变得更加纵放,对当时的影响很大,被称为"江夏派"。浙派的影响在成化、弘治前后逐渐深入宫廷,出现了宫廷内外的画风都趋向于粗笔水墨的现象,但有些流于粗俗。与浙派同时并称于时的还有周臣的院体人物、山水画,近代画史称为"院派"。郭诩、徐端本以及杜堇等画家,各有面目,但作品中多少都流露出院体的余风。嘉靖后,浙派势力日渐衰微,在苏州代之而起的是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他们以元四家为宗,属于文人画体系。这一派绘画对明代中后期画坛影响极大,长达百余年,支派繁衍,名家辈出。王问、沈颢、陈焕、杜冀龙等师法沈周,文嘉、文伯仁、钱榖、陆治等都是文氏的嫡传弟子,谢时臣则兼取沈周和浙派二者之长,自有面貌。陈淳的写意花鸟画在师法沈周、文徵明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的写意水墨画法,为明清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路。
(一)宫廷画家及其作品     
林良(略)   
吕纪(略)   
王谔(略)  
吴伟14591508),字士英,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武昌)人。少年时生活孤苦,流落于南京,为钱昕收养,后为当时王公贵胄所赏识,声名日起。成化、弘治时,以善画,先后两次被召入宫,授锦衣镇抚,赐画状元印。不久,辞归南京。正德初,再次被召见,因饮酒过量,未及上路便醉死南京。吴伟擅山水、人物,面貌有粗笔和工笔两者之长,早期白描师李公麟,粗笔法梁楷。山水远师马、夏,近受浙派戴进影响,因其粗细兼备,水墨淋漓的风格被称为江夏派。善画大屏巨幛,当时南京寺观壁画多出于其手笔。早期人物代表作是上海博物馆藏的《铁笛图》卷、故宫博物院藏《问津图》卷、《歌舞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洗兵图》卷。中年时粗笔人物山水画有《柳阴读书图》轴、《灞桥风雪图》轴及《长江万里图》长卷、《渔乐图》轴,后两图反映了他的粗笔写意山水的雄伟气势。
周臣(略)
(二)吴门四家及其传派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他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英四人,因有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亦称为明四家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长洲人。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其伯父、父亲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居家读书,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博学多识,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孚众望。他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学黄庭坚,绘画秉承家学,兼师杜琼,后出入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巨及元四家的水墨浅绛画法,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了粗笔水墨的新风格。早年多作小幅,四十岁以后作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其水墨花鸟成就巨大,师法南宋牧溪的粗简水墨法及元人墨戏和水墨淡色的写意法,风格朴厚淡逸,陈淳、徐渭等人的写意花鸟画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庐山高图》是其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中年时的沈周常以园林景物为题,表现文人的日常生活。南京博物院藏有其《东庄图》,画法脱胎于董巨和元代吴镇,风格文雅劲健,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晚年风格的代表作当属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沧洲趣图》卷,长卷巨制,取景平远幽深,山势起伏绵亘,合元四家之法于一体,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开阔。其传世早期花鸟画作品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合裱为一卷的《辛夷图》和《墨菜图》;中晚年之作有同藏一处的《卧游图》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出身仕宦之家,师事吴宽、李应祯及沈周,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人称此四人为"吴中四才子"。数次应举未中,54岁时由诸生举荐为翰林待诏。居官四年辞归,归乡筑玉磐山房,从事书画创作30余年。名声显赫一时。文徵明书画造诣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皆精。山水多描写江南景物,法出沈周,融汇赵孟頫、王蒙和吴镇笔意,自成一格。早年以工细为主,所绘青绿细笔山水,笔墨藉含蓄,格调文雅恬静,山水中之人物,则直仿赵孟頫;此时山水画间或有一种粗笔面貌。至晚年,则粗细兼能,笔墨愈加苍秀,人物画师法李公麟及其以上传统,用线工细流畅;花鸟画取法远法元人,近师沈周,风骨秀逸。因其成就卓著,所以继其师沈周之后称为吴门派的领袖。吴门派的主力大多来自其门下,他一家子侄和弟子得其真传、各有成就者甚众: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弟子钱榖、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文徵明传世作品很多,以山水画为最,中年时精品尤多,面貌也有不同。如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师法王蒙的《林榭煎茶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画法秀润的《浒溪草堂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的描绘文氏自己与朋友郊游情形的《惠山茶会图》卷则直仿赵孟頫,工笔青绿,风骨细秀文雅,类似者还有同藏一处的《猗兰室图》。晚年的文徵明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南春图》,细笔设色,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是78岁的文徵明的精心之作。晚年粗笔风格的作品,则以故宫博物院藏的《溪桥策杖图》轴为代表,以水墨画古木溪桥,笔墨粗简劲挺,气势磅礴。其花鸟代表作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鸟册》及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各藏一卷的《兰竹》长卷,前者法出沈周而细秀过之。后者法赵孟頫,但运笔更为随意洒脱。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少年有才名,二十九岁时因科场舞弊案受累入狱,罢为吏。后以诗文书画为生。据载,其性格狂放不羁,才气横溢。绘画造诣全面,书法学赵孟頫。曾学画于周臣。其画题材面貌多样,山水画多表现崇山峻岭、楼阁溪桥的四时朝暮,描绘文人生活者则取法元人一路;人物画多以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为题,造型优美,早年工细艳丽,后来则以水墨写意为之,线条更见细劲流畅,风格洒脱;花鸟画有工笔与水墨写意两种面貌。唐寅传世作品中,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蜀宫妓图》轴代表其早年人物画面貌,用工笔重彩法,色调浓艳。中年时的人物画面貌则从上海博物馆所藏《秋风纨扇图》轴中得见,写仕女独立平坡,受执纨扇,若有所思。此画已略带写意笔意,较杜堇画风更加流利洒脱。故宫博物院藏其《风木图》卷,为水墨淡色写意人物画,描写思亲的士子,于树下掩面哭泣,情状十分悲痛。此画构图简括,风格苍秀,为其晚年代表之作。唐寅的山水画,则以仿宋院体的风格为主。早年作《骑驴归思图》轴,绢本淡设色,画陡壑飞泉,一人骑驴攀登于半山,一樵夫于山下木桥上向山间行进。景物具高远、深远之致。山石作淡设色带水长皴,气韵湿润。中年时所作《山路松声图》、《落霞孤骛图》(藏于上海博物馆)都为绢本设色,表现高山复岭中的人物情怀。表现文人雅士生活的则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山伴侣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事茗图》卷等,则在院体风格中掺入了较多的元人水墨技法,是其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作品。花鸟画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轴及上海博物馆藏的《枯枝鸜鹆图》等,多以水墨为之。
仇英(略)
三、明代后期的绘画
明代后期的画派很多,山水画中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影响最大,在他的画风和理论的带动下,文人画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同时著名的有赵左的"苏松派"、沈士充的"云间派",都以仿古为时尚,注重笔墨效果。吴门画派的文人画体系在此时则以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等"画中九友"著称。浙江的蓝瑛,号称"武林派",项圣谟则有"嘉兴派"之称。一时间,派系纷繁,这种现象突出地表现出了明代后期文人之间讲究宗派的风气。明末出现的陈洪绶独创一格,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和景物。同样以人物画闻名于时的还有尤求、吴彬、丁云鹏等,他们的画风都受到仇英的影响,但都有自己的面貌。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的创立,是花鸟画创作的新里程碑,号称"勾花点叶派"的周之冕及其与他风格相近的孙克弘也是当时的著名花鸟画家。
董其昌15551636),字思白,号玄宰,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工书画,精鉴赏,富收藏,且理论著作甚多,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著作传世。专长于山水,融董、巨、高克恭、倪瓒和黄公望于一体,尤致力于倪、黄。传世作品中常见的面貌为水墨或兼用浅绛法,也有青绿设色及没骨法作品留存,但数量较少。他十分注重师法传统,题材变化较少,但笔墨造诣很高。所画山川树石,墨色分明,用笔柔中有骨力,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画名在当时极盛,成为华亭派首领。主张书画相同通。他在绘画理论史中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南北宗"的概念,以禅宗的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绘画史中自唐代以来的山水画的不同风格。将王维和李思训分别定为南北两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正传;赵伯驹、赵伯驌和李、刘、马、夏为北宗。极力推崇南宗为画家正统,贬斥北宗为行家画。他的这一理论观念对明末、清代乃至当代的中国画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明末清初,董其昌在画坛的地位达到了顶峰。董其昌传世作品较多,代表他水墨风格的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高逸图》,作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时年董氏63岁。以墨笔作平远景色,坡石杂树,远山重叠,表现清旷雅逸之意味,画法仿倪、黄,用折带干笔皴。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作于崇祯八年(1635年)的《关山雪霁图》卷,时董氏已81岁。以墨笔绘层叠山峦,幽林深壑,用笔老练,墨色浑厚,有生拙秀润之意。董其昌青绿风格的代表作品,当属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的绢本设色没骨《昼锦堂图》卷。

资料照片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才思商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19 中外美术史考研全套资料7.png

才思考研咨询老师:



上一条:《中国机长》:实况再现与险情体验

下一条:【模拟题上线了!】202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各专业模拟试题全面上线,开启刷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