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01356596

微信扫码

各院校资料

联系我们

  • 01057279732
  • 传真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海泰大厦

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202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导师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05-31

1.png

     美院雕塑系成立于2000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教授七名,副教授三名,讲师四名,助教一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依托传统、立足当代、关注未来,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本系注重专业技能的系统化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学识广博,具有艺术理想和人文精神的雕塑创作、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具象雕塑、抽象雕塑、环境雕塑和实验艺术为我系主要课程。设有木雕、石雕、金属雕塑和铸造四个材料实践工作室。我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和学术活动。注重与国外的艺术文化交流,经常邀请国外雕塑家来我系授课或举办学术讲座。

      我们强调教学与科研互动发展,近年来完成了包括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标志性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中华世纪坛大型浮雕《中华千秋颂》、《郑州市整体雕塑规划》、《北京市经济开发区整体雕塑规划》等几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对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导师介绍  

陈辉

2.jpg

长聘教授 艺术学博士

副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 副秘书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院雕塑》副主编 

研究方向:

雕塑形态研究;抽象雕塑艺术研究;中国传统雕塑转化研究

学术主张:

1、教学注重雕塑本体语言研究,以雕塑的形态生成和抽象形态在环境的应用研究作为研究重点。雕塑作为占据立体空间的造型艺术,其最为核心的语言是占据空间的“形”和其在空间呈现的“态”, 研究雕塑的形态生成的是雕塑学习的重点,也是雕塑艺术创作的基础。以雕塑形态生成作为教学研究重点,开设本科生《抽象雕塑》课程和研究生《雕塑形态研究》课程,让学生通过对形态元素组合和材料组合的认识和创作实践,掌握雕塑形态的观察方法和形态构造方式,并注重学生掌握抽象雕塑在环境中的创作和应用。

2、注重通过具有中国意象的形态语言和现代抽象艺术语言融合进行创作,关注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当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我们要肩负的重要责任,如何在坚守传统思想精髓的前提下,把中国传统雕塑语言和当下现代艺术语言融合,合理转化为今天艺术创作的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学术成果:

2014年《高山流水》获中国雕塑学会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2014年宁波轨道交通地铁一号线6个站公共艺术作品获建设部“2014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公共艺术示范奖

2013年第三届刘开渠杯国际雕塑大展作品《高山流水》获铜奖

2009年《北京花博会—花魂》获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

2006年 《欢呼》作品获《对话传统》全国雕塑邀请展获一等奖、《民族团结》等多件作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雕塑设计大赛优秀奖、佳作奖

2005年 《跌落的山谷》获《对话-沟通-北京世界》主题雕塑邀请展金奖 

《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现代转化》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

《人、环境、空间》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

《环境雕塑》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雕塑》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现代城市空间中雕塑的特点》、《从列宾美院谈雕塑基础教学》、《空间构成课程思考》 

教学情况:

抽象雕塑  素描泥塑头像  雕塑形态研究  实验性雕塑

董书兵

3.jpg

硕士  教授 雕塑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

环境雕塑研究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研究  

学术主张:

在城市环境中,建筑、道路、绿地、路灯、长椅等这些我们所能看到的物体在这个特定环境中都具有各种各样的职能,城市环境活动的中心是人,这也确立了环境雕塑设计的主导思想。这些雕塑对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文化生活,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紧张心情起了很大作用,它是其它设施所不能替代的。

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配制与建筑等其它设施相比在感性情感上更能使人感受到人自身的存在,环境雕塑作品的创作和设计作为人的行为表现也就越加显得重要,并在环境中起到相应作用。 

对一种艺术形式的研究,必须同时对艺术演变和发展过程进行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分析和思考。就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造型研究而言,不仅要对其发生发展、功能属性、风格类型等等做详尽清晰的分析、梳理,而且,从雕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更主要的是要对其多彩纷呈的形式表象背后蕴含的中西方不同美学观念、哲学思想及宗教学、社会学等内容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和探究,尤其是要从造型的角度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因为雕塑艺术的造型问题正是它承载以上深刻内容和思想的表现方式。

学术成果:

2001年《北京西单商业街雕塑总体规划》获二等奖

2002年《装饰雕塑设计》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4年9月 第三届全城市雕塑展 获优秀设计奖

2006年9月 日本亚洲大分国际雕塑展 获优秀奖

2006年《民族团结》等多件作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雕塑设计大赛优秀奖、佳作奖

2008年《同一首歌》青铜   获“对话·沟通”主题雕塑邀请展金奖

2009年5月 获2008年度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专著《凝住的时空》(16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

编著《装饰雕塑设计》,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三章《三度空间设计》,该书获2002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论文《现代城市雕塑的基本要素》,发表于《装饰》,2003年第6期,

论文《雕塑中的色彩作用》,发表于《雕塑》,2003年第2期,

论文《北朝时期麦积山雕塑造型研究》发表于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敦煌研究院编,第427页

论文《北朝时期麦积山雕塑造型研究》发表于《雕塑》,2010年第3期

教学情况:

素描泥塑头像     环境雕塑 

李象群

4.jpg

博士生导师     硕士   教授

1961 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1978—1982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1982—1987 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7—1990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0—2000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研究员

2000—至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2014— 至今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深圳分院顾问专家( 2006年至今);上海徐悲鸿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统战部信息联络员;北京市广电局行风监督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798艺术区艺术委员会委员(2005年至今);北京市奥林匹克博物馆艺术委员会主任;0工场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研究方向:具象雕塑研究、雕塑基础教学研究

学术主张:

1、提出对具象雕塑拓展的可能性

关注当下,体现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从学院走向社会(调研),再从社会回到学院(文本转换),让社会了解学院的教学,也让学院了解社会变化。

2、提出具象雕塑的概念并将具象雕塑的创作由纵向延展到横向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视是培养艺术的基本素质,对型态认识的深刻性使脑、手、心能够协调配合,这也是学院传承的一部分体现。在创作中提倡新材料和新观念的运用,这种观点的提出使国内雕塑界对具象雕塑有重新认识,实验是不可知的,它有无限的延展性。

3、在基础教学中设计出一套渐进性与专注性为一体的写生训练模式。

4、在清华美院雕塑系实施的具象雕塑课程,解决了具象雕塑创意困境,把学生们从基本功训练到创作实验的关系搭建起来,让学生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充分施放。真正体现到学院艺术的传承,夯实基础,大量实验。

学术成果: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讲本科和研究生的具象雕塑及雕塑基础教学课程。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并多次获得国内外国家级的奖项。

作为一名艺术家,从未忘记过自己所担任的社会责任。2003年,当著名的北京城市名片——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时,多方奔走呼吁并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一份《保护一个正在发展的文化艺术区,保护一个老工业建设遗产》议案,为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保留以及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鹤

 5.jpg

硕士  教授   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研究、雕塑艺术基础教学研究。 

学术主张:

立足对当代雕塑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与国际接轨,与当代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研究相结合,通过自身对雕塑艺术的基础研究与创作实践,教学与实践同行,进行实验性的前沿探索。 

研究意义:

针对当今世界雕塑艺术的现状研究,借以探讨和改革现代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与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相契合。在基础教学的实践中,弥补当今雕塑艺术教学的缺失与不足;对当代国内外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合理调整教学方法,理性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研究方法:

实验性教学与创作,注重学科前沿发展与自我总结。

本人观点:

理论与实践并重,宽口径,厚基础,教学与创作同行。

创作立足于传统和民族,具备国际视野和现代创作语言。 

学术成果:

1、学术理论研究

注重雕塑教学的自我总结和研究,注重学术理论建设。2008年出版《原本李鹤作品集》,收录了本人十年来雕塑和绘画方面的主要作品140余件。并基于平时对国内外珍贵画册的收藏爱好,历时3年,于2009年年底完成《深度赏析——世界著名雕塑》的全部撰写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上不同时期和不同艺术风格的著名雕塑家40人,以雕塑史、艺术风格流派、及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雕塑家的创作理念、艺术观念等方面进行较为专业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此外,着力于对实践教学进行的归纳和整理,已完成4余万字的《人体雕塑讲义》和近万的《素描讲义》。 

2、重要课题

2010年受委为青岛体育中心创作雕塑《背背》;2009年参加并承担国庆60周年彩车《艰苦创业》《浴血奋战》《众志成城》雕塑设计及放大监制工作;同年作品《高山流水》捐赠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爱心火炬计划”慈善拍卖 

3、 参展与获奖

在教学和学术理论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术的创作。 创作内容上注重对当下社会的关注,在表现方法上注重创新,注重新材料的试验与运用。近几年来,举办个人展览4次分别为2009年在新加坡的YANG GALLARY举办“原本”李鹤作品展,2008年在798艺术区举办“原本”李鹤作品展,2003年“李鹤”素描作品展,2001年“人体雕塑与素描”李鹤个人作品展。入选和参加包括2009年“触·觉”——从卢浮宫到世纪坛展览,雕塑百家联展,“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2009当代国际金属艺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200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失重”当代艺术双城展,中日韩雕塑交流展;2007年中国第三屆北方雕塑年度展,香港艺术博览会。个人作品被政府、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个人收藏20余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和国际雕塑展览、交流,获得了国家省、部级以上包括一等奖等近10个奖项,其中《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个人获1个优秀奖和2个佳作奖。

教学情况:

素描人体、雕塑、泥塑人体、泥塑圆雕人体、 等大泥塑圆雕人体、浮雕人体、金属雕塑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导师的一些信息,想了解更多消息,欢迎大家联系才思考研进行咨询。





联系方式



12.gif

了解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联系.png

上一条:2020年上海电影学院学院641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参考书介绍

下一条:2020年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艺术史方向考研考试科目及参考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