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01356596

微信扫码

各院校资料

联系我们

  • 01057279732
  • 传真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海泰大厦
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详解
发布时间 : 2018-08-12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招生17人,设有艺术理论与美学,艺术教育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较为细化,考生们在备考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报考的方向而选定参考书目哦,切忌混淆哦~

考试科目

首先要介绍的是还是考试科目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的考试科目不少,不过不用慌 ,小编为各位考生详细解析~

首先是方向,主要分为五大类:

01.(全日制)艺术理论与美学02.(全日制)艺术教育研究03.(全日制)艺术管理研究04.(全日制)视觉艺术研究05.(全日制)跨文化交流学

考试科目:

上海戏剧学院的理论专业虽然研究方向门类比较多,但在考试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业务课二上。以下前三个考试科目是这五个研究方向都会涉及的哦,俗称统考啦~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业务课一: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

4.业务课二:

811中外美学史论(艺术理论与美学方向)

812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教育研究方向)

813管理学研究(艺术管理研究方向)

814视觉艺术与美术基础理论(视觉艺术研究方向)

815跨文化交流学研究(跨文化交流学方向)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

这里的科目指的是专业课的科目介绍,外语和政治不包括在内哦~

好了,下面介绍下参考书:

参考书

接下来说下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参考书,咱们列一下:

611艺术与美学理论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商务印书馆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全书由序论和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最后对全书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专题研究。对该书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有积极意义因而足资借鉴的。而在具体评述每一位美学家时,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大出版社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代表著作之一,与所写《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该书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该书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 静、 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 艺术价值之根源,即在虚、静、明的心。简单来说,艺术要求美的对象的成立。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正文十章中,仅在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 孔子为代表的 儒家艺术精神和以 庄子为代表的 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 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 中国古代绘画与 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

《艺术的故事》(又名《艺术发展史》、《艺术的历程》),贡布里希,天津人民出版社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的故事》是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E.H贡布里希。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2018年4月22日,入选第三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王岳川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的译文集,精选后现代主义论著中有代表性的名篇30篇,展示当代思想家的“后现代论争”和审美轨迹,及其后现代艺术的本体演变和形态学脉动。

《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英)伯尼斯•马丁,四川人民出版社

该书主要以英伦三岛(特别是英格兰)为背景,着重描述的“二战”以来当代西方世界的文化与艺术流变过程涉及现代文学、艺术、审美趣味、通俗文化、行为模式与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领域。本书提出的社会文化问题及其翔实入微的分析,不仅为研究英国社会与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视界,而且也为了解西方社会后现代文化意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与例证。更重要的是,书中所回顾和展现的文化现象与艺术思潮,如以标新立异和离经叛道为导向的“青年文化”、“先锋派文化”与“表现性革命”,以及应运而生的嬉皮士、光头士、性革命、性浊流、摇滚音乐、黄色书刊、放荡的生活方式、穷奢极欲的感官刺激、自私自利的心态与片面偏激的人格等等,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当今的社会现状与种种问题。

《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或文物出版社

《美的历程》是 李泽厚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1981年首次出版。 该书主要内容共分10个部分。(1)龙飞凤舞,(2)青铜饕餮,(3)先秦理性精神,(4)楚汉浪漫主义,(5)魏晋风度,(6)佛佗世容,(7)盛唐之音,(8)韵外之致,(9)宋元山水意境,(10)明清文艺思潮。该书是一本广义的中国美学史纲要。作者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指出这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过程。该书为中国美学史“勾画了一个整体轮廓。

注:上述论著如果重印,可以用新版。

811中外美学史论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美学原理》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充实了作者近十年来在教学科研中的成果。全书共17章(配有33幅体现美感的插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指导,从真善美出发,穿插大量生动的资料,深入地分析美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特殊表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并对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因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美育等问题,以及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作了细致的阐述和介绍。适用于大专院校哲学专业人员。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人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美学散步》于198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整理了西方各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很全面,对于艺术生理解美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许多大学选为教材。全书分为四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中国近代美学。论述的时间跨度为先秦至近代,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书画、园林等等。

《华夏美学》,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作者渐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基于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不是某种经验科学的对象,而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既“超越”,又内在;既是感性的,又超感性,是为审美的形而上学。

《美学是什么》,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

所谓美学的真谛,乃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理想。美学不是颐指气使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诚然,对话并不只是体现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它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观念。你的阅读,以及你的有形或无形的反馈,都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艺术》,克莱夫 • 贝尔,江苏教育 出版社

《艺术》紧密联系后期印象派以及立体主义等现代实践,围绕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美学观点,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贝尔的这一理论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最令人满意的现代艺术理论,其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已成为现代美学中最流行的警句。

注:上述论著如果重印,可以用新版。

812艺术教育理论

《审美教育书简》,席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英文名: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3年夏天开始写作,1795年经整理出版,并发表于《季节女神》上。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这些书简成为了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审美教育书简》收录了席勒的最重要的美学散文六篇:1.《审美教育书简》(1795年),2.《论美》(1793年),3.《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4-1796年),4.《秀美与尊严》(1793年),5.《论悲剧艺术》(1792年),6.《论悲剧对象产生快感的原因》(1792年)。可以说把席勒的主要美学思想和观点都包含在内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席勒美学思想的大众化读本或者普及读本。

《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人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美学散步》于198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爱弥儿》,卢梭,商务印书馆

《爱弥儿》(Émile:ouDel'éducation),亦有译名作《爱弥尔: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自认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

《西方艺术教育史》,(美)阿瑟 • 艾夫芒,四川人民出版社

1562年佛罗伦萨艺术家及理论家瓦萨利创办了第一所艺术学院,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学院艺术教育的开端。但是,视觉艺术被大学拒之门外一直持续到19世纪,直到约翰·拉斯金在牛津大学开设艺术讲座和画室来提高牛津大学学生的艺术修养才逐渐改变这一局面。今天,无论欧美还是中国,人们终于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要以艺术史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和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部讨论欧美,尤其是美国近现代学校视觉艺术教育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专著,内容涉及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学校艺术教育。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开始产生国际影响,至80年代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简称DBAE)理论,这一理论已经对我国的艺术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回顾这一理论的源头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注:上述论著如果重印,可以用新版。

813管理学研究

《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 [ 加 ] 弗朗索瓦·科尔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的写作主要是面向所有文化企业的经营者——无论这些企业是大还是小,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也不管是文化产业的部门还是创智公司,是盈利性的还是非盈利的。除此之外,《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提出了基本的营销理念,讨论了这些理念在传统营销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着重讨论了这些理念在传统营销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着重讨论了这些营销理念是如何在具体的文化、艺术领域里发挥作用的。  再版的《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提供了以下新增加的内容:注重国际化、市场化,提供了更多国家的范例,集中论述了赞助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参考资料。这些亲增加的知识将有助于文化产品营销人员在实践中得到启示,因为《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他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框架,这一理论框架将使他们在分析市场行为过程中更好地为未来的发展进行筹划。

《文化产业竞争力》,金元浦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9-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比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得更快。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文化产品具有更高的收入需求弹性。这种情况已经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同样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实证数据所证实。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许多人注意到,在我国制造业不少部门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同时,我国非物质产品的供给却难以满足广大居民家庭的需求。例如大学教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产业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需求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率。

中国在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遗产和在人力资源方面丰富的资源禀赋,为中国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当然也包括文化产业竞争战略。中国是一个具人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与各种优质资本、技术、专利、人才、品牌等加以优以整合,熔铸提升,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意产业经济学》,理查德 •E• 凯夫斯,新华出版社, 2004

《创意产业经济学》共10章。第一章是创意产业导论,包括创意、创意产品和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五大类创意产业的分类以及创意产业特征描述。第二章转入创意产业的微观基础研究。第三章是创意产品的生产分析。第四章是创意产品的成本分析。第五章围绕产业组织理论对创意产业进行分析,重点应用SCP分析框架,分析了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艺术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分别剖析了产业组织政策。第六章是创意产业的结构分析。第七章是创意产业发展分析。分析了创意产业生命周期的内容、特点,重点研究了创意产业发展的雁行模式、梯度推移模式、增长极模式、产业集聚模式,对创意产业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第八章是创意产业制度分析。应用产业制度分析框架,探讨了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框架下的创意产业制度,分析了创意产业内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外在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以及创意产业制度的互补性与冲突性,并就创意产业制度对市场绩效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九章是创意产业的国际国内比较。

《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如何成功运作大型活动》,邱宛华等编著,2004

本书作为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著作,致力于全面、系统地反映如何实施项目管理,使当代文化活动节支、高效地运作成功,总结与挖掘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项目管理和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推动文化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

本书以项目管理理论分析为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化产业与项目管理,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阐述了项目管理理论与文化企业管理、文化项目管理的关系;第二部分为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与资源管理,阐述了文化项目在策划筹备阶段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三部分为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管理,包括项目的规划、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的实施与控制,以及项目收尾等内容。本书在每章都精心编入了文化项目管理的最新典型案例,总结拟制了规范管理文化,力求有权威理论支持,有充分行业管理实践经验背景,站在文化项目管理理论前沿。在运用项目管理的实用方法与技术提或文化产业价值方面,本书尚属前沿性的探索和试验,可供文化产业管理部门、文化产业的企业界、管理理论界等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分析和参考。

《市场营销学》,王方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门学科。以大市场为研究对象的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企业经营者、实业家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书以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基本框架,围绕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再创造展开探讨,全书共设市场综述、市场机会、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策略、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等二十五章。

注:上述论著如果重印,可以用新版。

814视觉艺术与美术基础理论

《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书中力图将那些潜在的原则清晰地陈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及其他各种适用于所有视觉现象的基本原则,以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形状、颜色、空间和运动等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媒介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湖南科技出版社

《艺术与错觉》的主题旨在回答艺术为什么会有一部历史。贡布里希教授从一个我们日常惯见熟闻,可不是出于无知便是由于 自命不凡而不屑一顾的问题——艺术家们在描绘现实时为什么会用如此众多的风格——开始,重新检验了许多在我们看来已经理所当然的观念,改变了我们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理解。作者在论证中广泛地涉猎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和现代科学的许多分支,使其论题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获得了某种科的精确性。这部著作出版于1960年,至今仍在艺术界、美学界、哲学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它已经成了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不仅在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自然科学领域。

《现代艺术哲学》,(美)布洛克,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是为任何一个对艺术和艺术理论感兴趣的人写的。读这本书,并不需要过多的哲学、思想史或艺术史知识,也不需要熟悉所有的艺术,只要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或文学等艺术中懂得一种,也就大体可以了。考虑到学生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理解力会逐步加强,所以采取了由浅入深的写法。本书是根据这样一个假想写成的,即:在艺术哲学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趣味史和一般思想史之间完全可以相互置换或替代。这也许是向学生们介绍艺术理论时可能采用的一种最佳方式。本书涉及的材料大都来自作者多年来在艺术学理论的教学实践。本书最突出的特征是它对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密切关系的极力强调。

《非物质社会》,(法)马克 • 第亚克,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内容广泛、见解深刻的极有分量的论文集,其作者一批活跃在当代西方文坛上的文化名人、著名设计学家和科学家,有些还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的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这些论文题目各不相同,论述的角度也不同,但都对后现代社会及其非物质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的回答了什么是非物质社会的问题;有的论述了设计在这个非物质社会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本质变化、如何影响当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并逐渐取得压倒一切的重要地位问题;有的论述了设计如何向艺术靠拢并逐渐成为科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的问题;有的阐述了这一非物质时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应该如何自我设计的问题;有的论述了数字化社会可能的利弊。但轴心问题还是设计。正如Marco Diani开篇伊始指出的: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在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后果的大辩论后,设计的作用将会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戏剧化地增加。随着其重要性的扩大,设计的本质也要改变。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书100余万字的篇幅和七百多张插图,从历史发展、理论体系分析、建筑家和建筑事务所的介绍、建筑流派的讨论等多方面入手,完整和清晰地勾画出近二百年以来现代建筑发展的脉络和轨迹,特别对于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系列建筑和设计运动,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粗野主义、有机功能主义、高科技派、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新都市主义等等运动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讨论,揭示了现代建筑发展中形式变化的内在动力和社会根源。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和传统的关系、建筑家的社会责任心等要点。本书是建筑师、设计师、高等院校有关的师生和对现代建筑有兴趣的读者必读的重要著作。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是从我国古代典籍中精选而成,内容涵盖原始至清末,涉及审美艺术的各个领域,共有一百四十位作者(或著述),突出了中国审美意识的特色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线索。初版至今,为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或研究者所广泛使用。

注:上述论著如果重印,可以用新版。

上一条: 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美术专业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目详解

下一条: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设计学专业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目详解